標籤: 影片

  • 逐字字幕影片製程研究

    工作程序項目 來源檔 參考檔 使用軟體 目標檔案 中間參考或暫時檔
    聽打逐字稿 mp3(或錄音等參考媒體檔案) 文字編輯器,或
    謄稿專用軟體 (豆子謄稿機,或 CCK Player)
    txt(純文字檔) //
    斷句校稿 txt mp3(或錄音等參考媒體檔案) CCK Player txt //
    上時間碼 txt mp3(或錄音等參考媒體檔案) Dvm Work 2 srt //
    製作字幕影片1-1 srt cuesub (Srt → Ass) ass //
    製作字幕影片1-2 ass avs4ass avs //
    製作字幕影片1-3 ass,avs *** avs2mpg (
    avisynth 已安裝
    forfiles.exe 存在
    ffmpeg.exe 存在
    VSFilter.dll 支援unicode版存在
    )
    mpg ~run.cmd
    製作字幕影片2 (A計畫) srt mp3(或錄音等參考媒體檔案) srt2mpg (暫定) mpg ass
    avs
    上時間碼
    製作字幕影片3 (B計畫)
    txt mp3(或錄音等參考媒體檔案) Dvm Work 3 (暫定) mpg srt
    ass
    avs

    檔案 指令/格式 參考文件或描述
    ~run.cmd Title 運算avs2mpg
    FORFILES -s -m*.avs -c”CMD /c ffmpeg -i “@FNAME_WITHOUT_EXT.avs” -sameq -an -y “@FNAME_WITHOUT_EXT.mpg””
    profiles.exe (見前項~run.cmd) http://ss64.com/nt/forfiles.html
    *.txt
    *.srt //這個不用講了…..
    *.ass http://forums.odysseyweb.idv.tw/index.php?showtopic=964

    程式 官網 參考文件或描述 授權相關
    avisynth http://avisynth.org http://blog.oolongcat.com/?p=33
    Textsub(VSFilter.dll) http://avisynth.org.ru/docs/english/externalfilters/vsfilter.htm
    ffmpeg http://ffmpeg.org http://ffmpeg.org/ffmpeg-doc.html
    http://ffmpeg.org/documentation.html
    http://ffmpeg.org/legal.html
  • [懷舊] 1993 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 外伝 ダーク

    在那個還是VHS獨大的年代,1993年的夏天,日語連五十音都還沒弄懂的我,偶然機會有學長拿著當時沒有字幕的這一部影帶到社辦播放。
    從此我對美少女戰士的印象就不只是SFC上的泡泡對戰遊戲,也不只是卡通讓我臉紅心跳的變身,最深刻的感動,就在不懂對話的同時,一整齣戲的真心感受。(更早年的Macross也是看沒字幕的,不過最感動的只有明美的歌唱攻擊,和這部一整齣戲的震憾,實在沒得比。)

    …..1993年夏天我才剛從成功嶺下來,怎麼看這部影帶呀?我一定是弄錯了,大概是冬天或隔年暑假吧?反正忘了是哪個季節,哪幾位學長,只記得這齣,真的是本來看裝扮滑稽、對話似乎在搞笑卻聽不懂,至少音樂還滿讚的才看下去,後來才發現居然是那麼了不起的一齣戲。

  • 講座類影音後製 (with Edius )

    [toc]

    準備:

    1. 拍攝影音檔
    2. 逐字稿文字檔
    3. 字幕影片
    4. 場記資料

    Edius樣板(以專案系列):

    1. 標頭(只修改名稱主題)
    2. 節目卡(只修改內容)
    3. 引用字卡(修改內容,依需要微調版面)
    4. 提示(修改幅度大)

    序列軌道大致分派:

    1. VA*1 拍攝影音檔
    2. V*2 進度提示資料(Hint),段落進度、摘要提示
    3. V*1 字幕影片檔(Subtitle)
    4. T*1 序列節目卡Cue,與引用字卡Quote,(QnQ)
    5. T*1 標頭(Banner),系列講座、名稱、主題
    6. A*1 主音軌

    工作:

    1. VA:拉入拍攝影音檔,運算音頻波形與視頻波形。
    2. Banner:拉入標頭,使之與拍攝影音檔大約同長度
    3. QnQ:放入節目卡(8s)
    4. 調整拍攝影音檔,在節目卡淡出結束後兩秒內發聲。
    5. 調整拍攝影音檔,淡入在節目卡一半(約4s)起,節目卡淡出前一秒(約6s)迄。
    6. A:從VA拉入複製,並將VA聲音部份靜音。自此以VA軌的音頻波形為參考,A的音頻才是真正要使用的聲音。
    7. Subtitle:拉入字幕影片,參考音頻波形找相對位置,調整同步。
    8. 調整字幕影片,與VA軌同處淡入。
    9. 調整字幕影片,使用色度鍵(匯入預設特效套用)去背。
    10. 其餘視實際情況加以加強調整

    最終處:

    1. 淡出:拍攝影音檔,字幕影片
    2. 緊接著淡出:標頭
    3. 緊接著:加入黑畫面(3s)

    舉例(錯贅語處理):

    1. A:標示並裁切處理區段(完整語句),匯出該區段聲音檔,關閉Edius
    2. 以外部聲音編輯器(Audtion)修整後存檔,開啟Edius
    3. A:刪除處理區段素材,拉入修整後的聲音素材
    4. VA:找適合處切開,拉轉場進切開處使影片長度配合修整後的聲音
    5. VA:調整成合適的畫面演成
    6. VA:於轉場處找到重疊區(轉場長度),設區段
    7. Subtitle:上項區段為應剪短的長度
    8. Created with ... Evernote.com

    Print

  • 我喜歡的任天堂紅白機遊戲

    http://www.sydlexia.com/nes100

    這是某網站上的紅白機遊戲百款推薦
    同時該網站也有超任遊戲百款推薦

    之所以會按該介紹來記錄我喜歡的老遊戲
    是因為買了丁小果(Dingoo丁果A320)來玩經典遊戲
    實在是不想再花太多電腦的時間和空間來玩模擬器遊戲
    雖然丁小果並不能把我想玩, 曾蒐集到的經典遊戲全都模擬 (ex. PC-Engine就還沒有)
    但是光紅白機, 超任, Sega MegaDrive就夠我玩了
    尤其GBA上的將棋, 和四合一(將棋,麻將,花札,黑白棋)更是讓我願意投資在丁小果上
    更別說丁小果還能當mp3播放器, 與一些影片播放

    å—¯…..前言變成在說為什麼我要買丁小果了
    回題

    以下先從該網揭示的百款慢慢回味 (不認識或根本沒興趣的就略過)

    第100名: 絕對合體(Abadox: The Deadly Inner War)

    橫向捲軸射擊遊戲,大型機台移植,玩過,值得玩,不過不愛射擊遊戲的可以跳過

    第79名: 北與南 (North & South)

    這還能說什麼, 紅白機上一款戰略動作遊戲, 而且以知名歷史為背景設定, 真正喜歡遊戲的人一定要好好品味一番才是

    第76名: 未來戰士 (Rygar)

    大型機台遊戲改編, 其實這一款在紅白機上我並不喜歡, 我倒很喜歡大型機台的版本, 前幾年似乎在PS2之類的主機上有全新編輯打造, 不過當時我早已經對於玩新巨作感到很疲累了

    第66名: 炸彈超人 (Bomberman)

    我玩過最好玩的炸彈超人是在PC-Engine上五人同樂的時候, 但是想一窺炸彈超人的原始面貌,那就來玩這超古代陽春的炸彈超人吧

    第60名: 雙截龍2 (Double Dragon II: The Revenge)

    雙截龍系列是我認為改編自大型機台遊戲後, 卻還是可以玩的遊戲, 雖然我並不十分熱愛

    第55名: 敲冰塊 (Ice Climber)

    天哪, 這在當年很奇怪就是看到有人會玩這一款, 說實在對我而言我實在不是很會玩

    第50: Adventure Island

    說實在, 冒險島系列並不是我的菜; 順便一提, 冒險島2(Adventure Island II)是在第67名

    第46名: 可比大冒險 (Kirby’s Adventure)

    我是在後來開始用模擬器玩遊戲後才發現到這款遊戲, 我很喜歡

    第44名: 宇宙巡航艦 (Gradius)

    對我而言就算用了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也是很快就死光光, 但這真的是經典款

    第40名: 勇者鬥惡龍 (Dragon Warrior)

    勇鬥系列是經典, 不用多說, 同樣因為歐美版不叫 Dragon Quest 而叫 Dragon Warrior; 但是除非時間太多, 否則我應該不會玩這種費時傷神的RPG”大作”; Dragon Warrior IV 在第53名, Dragon Warrior III 在第29名

    第35名: 光之神話 (Kid Icarus)

    也是在後來開始用模擬器玩遊戲後才發現到這款遊戲, 還不是很了解這款遊戲到底值得玩的程度有多高

    第33名: 越野機車賽 Excitebike

    經典, 容易上手, 不過耐玩度不高

    第25名: 薩爾達傳說2 (Zelda II: The Adventure of Link)

    ARPG, 卻和一代視角玩法不同

    第23名: 惡魔城 (Castlevania)

    好像有些經典總不是我的菜, 我的口味怪怪的? 惡魔城2(Castlevania II: Simon’s Quest)是在第34名, 惡魔城3(Castlevania III: Dracula’s Curse)是在第8名

    第22名: 熱血進行曲 (River City Ransom)

    熱血系列說實在我不想玩, 因為玩不懂…….

    第20名: 洛克人 (Mega Man)

    不知道為什麼歐美版的洛克人不叫 Rock Man 而是叫 Mega Man, 不過話說回來, 洛克人系列並不是我的菜; Mega Man 2 在第5名, Mega Man 3在第4名, Mega Man 4 在第47名, Mega Man 5 在第48名, Mega Man 6 在第57名

    第18名: Crystalis

    也是在後來開始用模擬器玩遊戲後才發現到這款遊戲, 當時我自己翻譯稱”水晶劍”; ARPG, 不過RPG類的後來要玩都覺得很累

    第16名: Ninja Gaiden

    飛龍忍者系列, 好像有些經典總不是我的菜, 我的口味怪怪的?

    第14名: Tetris

    大名鼎鼎的俄羅斯方塊, 後來能有類似全球遊戲熱潮的大概就是快打二時期的格鬥, 和DDR後的節奏, 不過最賺錢的可能還是當年的俄羅斯方塊

    第10名: 超級瑪琍 Super Mario Bros.

    終於出現了, 這是沒有人不知道的遊戲當年,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種經典大作我很不會玩……; 超級瑪琍歐2 (Super Mario Bros. 2)在第21名, Super Mario Bros. 3在第1名

    第7名: 魂斗羅 (Contra)

    魂斗羅系列, 我不會想玩, 光一代用祕技我就是雙打陪玩的而已; 超級魂斗羅 (Super C)是在第52名

    第6名: 泡泡龍 (Bubble Bobble)

    大型機台遊戲移植, 當年紅白機遊戲中從大型機台遊戲移植或改編的遊戲就已經不少, 但當年的移植簡直多半畫虎不成, 但這一款是我見過從移植到紅白機還能那麼接近原汁原味的, 當然….經典就是…..我不太會玩

    第3名: 薩爾達傳說 The Legend of Zelda

    經典就是…..我不太會玩

    第2名: Final Fantasy

    經典就是…..我不太會玩, 而且我瘋了才會來玩這種我不熟的東西; 不過話說回來, 台灣翻譯成太空戰士我覺得比最終幻想還糟糕很多

    以上…..外國人的口味雖然大多比我正常, 但是有些也滿奇怪的

    接下來補遺MEMO

    南極大冒險: 類3D, 企鵝向前跑, 要跳過坑洞

    拉力賽車: 類3D, 享受當年陽春的速度感

    打氣球: 背著氣球打氣球, 二代比較困難所以玩一代就好

    女武士-時光之鑰: ARPG, 不過RPG類的我再玩的可能性極微

    火之鳥: 別開玩笑了, 我才不玩這對我而言那麼難的遊戲

    雅典娜: 大型機台遊戲移植, 對我而言難度不低

    影子傳說: 大型機台遊戲移植, 在紅白機上發光發熱, 我喜歡這款遊戲的主題音樂

    鬪之輓歌: 大型機台遊戲移植, 對我而言難度不低

    六三四之劍: 單打過關和雙打比賽大不相同, 我只愛玩雙打比賽, 所以在丁小果上不能玩

    摔角(金肉人): 美版的警察變成印地安人

    美式摔角: 難度比摔角高, 就算有連發按鈕也是

    火鳥: 和火之鳥不同, 火鳥是大型機台遊戲移植的縱向射擊遊戲, 可以想辦法在過程中取得2到5號機體合體, 全合體會有一段時間成為無敵火鳥; 紅白機版本好像畫面容易有閃爍的問題

    決戰富士山(空手道): 經典…..你知道的……..

    功夫: 個人認為後來快打二引起的格鬥遊戲熱, 其格鬥遊戲原型元素可從這一款說起; 而且我喜歡這款遊戲的主題音樂

    馬戲團: 經典…..你知道的……..

    怒: BBABBA

  • 壓抑

    晚上才在新聞跑馬燈看到 【Final Fantasy太空戰士交響音樂會】的訊息

    然後剛剛一直在兩廳院購票系統中優柔寡斷

    最後終於以未事先安排消費投資預算、未事先培養同樂女伴、和五月底年度結算申報尚未完成這三大主因(當然輔以相關影響因素)來壓抑住自己購票的衝動。

    只好看youtube的演奏會影片澆憾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