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

他們倆的相認

星期三, 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田嬰與田文
朝代:戰國時代末期
關係:父子

  他們倆是一對十五年後才相認的父子,田嬰是父親,田文是兒子,田文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。父親田嬰靖郭君是齊威王的末子,與宣王算是異母兄弟。田嬰在哥哥宣王在位時,當了十一年的宰相,被封於「薛」。而田文是田嬰四十幾個兒子中最傑出最有幹才的一位。田嬰死後,田文繼承了薛領地,並養了數千名食客,因而名聞諸侯。

  這一對父子為何在十多年後才正式相認呢?原來田文是庶出之子,即姨太太生的兒子,在家裡身分就差了一截,偏偏他生於五月五日,由於迷信的關係,田嬰就命令這位姨太太說:「不准養這個孩子,立刻丟了算了。」母子連心,有誰會真的忍心拋棄自己的骨肉,這位姨太太便暗中撫養田文長大,而父親田嬰一直被矇在鼓裡。

  十幾年後,田文已長大成為一名才智雙全的青年,透過兄弟們的說項,便來個父子,田嬰獲知田文沒死,氣得大罵田文的母親:「我不是叫你丟了他嗎?妳膽敢暗中撫養。」田文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礼,說:「父親大人,恕兒冒昧,可不可以告訴我五月五日生的孩子不能養大?」「五月五日那天出生的人,在身高長到房門那麼高時,會殺死自己的双親。」田嬰回答說。

  「那麼請問:『人的命運是上天所賜或是房門所賜呢?』」

  田嬰一時答不出來,田文接著說:「如果是上天所賜,父親大人大可不必為這事擔心,如果是房門所賜,只要把房門弄高,不讓兒子的身高高到房門,不就得了。」父親田嬰一時又為之語塞。但從此對田文另眼相看,也准許它出來大廳和眾兄弟們相處。

  有一次,田文逮到機會與父親說話,他問:「孩子的孩子是什麼?」「是孫子呀!這還用問。」「那孫子的孫子呢?」「是玄孫呀!」「那麼玄孫的孫子呢?」「噢!這我就不曉得了。」田文坐直了身子,一臉正經的對父親說:「父親當了齊國的宰相,服務過三代的國王,這期間,國家寸土未增,而我們家卻積了不少財富,連佣人都吃得保食米肉,穿得絲綢華服,再出門一看,街上到處可以看到懷才不遇的才子,卻窮困潦倒在街頭,俗話說:『將軍之家必生將軍,宰相之家必生宰相。』可是,我們家呢?沒有出現一個幹才之人。父親呀!想想您熱中於蓄積財富,到底想把它留給誰呢?留給你連他叫什麼名字也不得知的玄孫之孫嗎?」

  從此以後,田嬰對田文這個庶出之子不再小看,並加以培訓,讓他主管家事,專門接待賓客。由於田文知書達理,處世圓融,待人寬厚,食客一天天的增加,名聲也傳遍了各國。田嬰在諸侯的力勸下,立田文為嗣子,成為「薛」的領主。

【結語】
  孟嘗君田文在父親四十幾個兒子中,脫穎而出,由庶出之子成為嗣子,並繼承了領地,成為領主。如此時運,也絕非憑空而來。有才幹、有睿智,又具有外交手腕,才以今日的孟嘗君。庶出之子由於身份卑微,反而更有機會面臨思考,接受磨鍊,而成大器,歷史上不乏此類人物。

他們倆的互勸

星期三, 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蘇武與李陵
朝代:中國漢朝
關係:同朝為官

  他們倆同是漢代名門之後,也都身陷匈奴,他們倆一前一後的互勸。起初是李陵在匈奴北海勸蘇武投降匈奴;十九年後,蘇武回國,又勸李陵也趕快回來。兩個人的互勸都沒有成功,也都各有理由,真是擇善固執的一  對。

  蘇武的父親蘇建,因追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而封為「平陵侯」。蘇武是平陵侯的次子,三個兄弟都在朝為官。李陵是戰國時代秦將軍李信的後代,漢代大將軍李廣的孫子,祖宗數代皆為國效命捐軀。李廣蓋世功勛,李陵年少愛國亦不落人後,真可謂「一門忠烈,虎將世家。」

  蘇武不是帶兵打仗被匈奴俘虜的人質,他身陷匈奴的運才叫「奇怪」。原來,武帝時,連年征戰匈奴,雙方互派使節去窺探虛實,漢使郭吉與路充國等十餘人一去便被匈奴人留住;而匈奴來使,武帝也將他們留下。天漢元年,匈奴且鞮侯單于登上王位,深恐漢朝又年年征戰於他,遂主動釋放漢使回國,以示友好。於是武帝也禮尚往來的派蘇武為使節,護送當初被留在漢朝的匈奴回去。誰知蘇武抵達匈奴之後,不巧碰上匈奴緱王與虞常叛變,不成,緱王戰死,虞常被擒,並供出與蘇武同去的張勝是共謀,於是蘇武遭到池魚之殃。

  單于用計招降蘇武,蘇武不從,他說:「屈節辱命,雖可以生,但以何面目歸漢?」遂引佩刀自刺不成獲救;因此單于更不能放棄勸降蘇武的心,把他放在大窖中,斷絕糧食,以挫其志。天降大雪,蘇武以雪和旃毛吞食充飢解渴,數日不死;匈奴人大驚,以為蘇武是神的化身,不敢再凌虐他;把他流放到北海毫無人煙的地放,讓他放牧公羊,好自生自滅。

  就在蘇武被拘留匈奴的第二年,漢朝正發生李陵帶五千步兵對抗匈奴的十萬大軍,兵敗被迫投降的事。又來一個勇將,匈奴單于最愛,於是派李陵到北海會見蘇武,勸蘇武趕快投降匈奴。李陵來到冰天雪地的北海,見到了避世而居的蘇武,李陵告知他家鄉的種種變數。他說:「你哥哥蘇嘉長管御誠輿車,因輿車不慎觸柱折轅,被彈劾為『大不敬』,蘇嘉自殺。你弟弟蘇賢隨從武帝祭祀東后土,因駙馬落河溺死,蘇嘉又擒兇不得,也畏罪自殺。你母親則早已過世;至於你的兩個女兒及一個兒子如今下落不明。」以上事實被李陵告知,聽得蘇武柔腸寸斷,痛不欲生,李陵趁此機會勸降,蘇武仍執意不肯。

  當武帝死,昭帝即位,與匈奴關係日趨和睦;昭帝向匈奴尋求蘇武等一行人回國,消息傳來,一心思漢的李陵心情更加沉重。他擺酒為蘇武踐行,耳酣耳熱之際,悲從中來,李陵對蘇武說:「足下還歸,揚名於匈奴,功顯於漢室,雖古竹所載,丹青所畫,何以過子卿!」李陵心情十分矛盾,他又何嘗不想立功返鄉?如今見好友可以揚眉吐氣的回去,何等叫人羨慕!無奈矛盾的心情又夾雜著些許莫名的惶恐。

  蘇武回長安後,昭帝賜錢二百萬,公田二頃,宅一區,拜「典屬國」。從此過著平靜的生活。回國後的蘇武曾寫信給李陵,勸他回來,霍光也曾經派遣使節向李陵透露不妨回來的消息。但心事重重的李陵不敢回來,洋洋灑灑上千言的「李陵答蘇武書」充份表達了李陵對漢室的不信任。他說:「聞子之歸,賜不過二百萬,位不過典屬國,無尺土之封,加子之勤,而妨功害能之臣,盡為萬戶侯,親戚佞貪之類,悉為鄉廟宰。子尚如此,陵復何望哉!」

【結語】
李陵的心情不同於蘇武,蘇武去國十九年,不肯投降,心裡坦蕩蕩,雖已家破人亡,但對漢室的「忠心」,至死不渝。但李陵不同,李陵被迫投降,為尋機會報國,但武帝不給他機會,也不念他祖先數代功在朝廷,盛怒之下,斬斷李陵愛國的情絲。李陵的心境,在「李陵答蘇武書」中已充份表達。他們倆同是「去時年輕力壯」,一個是「回時鬚髮盡白」,一個是「客死異鄉」,令人不勝唏噓。

他們倆的情義

星期三, 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燕太子丹與樊於期
朝代:春秋戰國時代末期
關係:朋友

  他們倆是目標一致要殺秦王的一對好朋友。一個是燕國太子,一個是秦國將軍。有好幾次樊於期將軍落在燕太子丹的手裡,基於朋友的道義,燕太子也不肯做這不仁不義的事。太子丹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人,為了保護燕國不受秦國併吞,不惜四處搜尋刺客人才,最後找上荊軻刺秦王,而樊於期的頭顱正是荊軻刺秦王所帶的晉見禮物。

  秦王政與燕太子丹小時候便是舊識,但秦王政一登基後,又野心勃勃的想併吞六國,弱小的燕國當然是他虎視耽耽的對象。身為太子的丹曾在秦國當人質,這是當時外交慣例,用人質交換可維持兩國一時性的和平,但秦王不念與太子丹的舊情,對太子丹並沒有任何禮遇,使愛國的太子丹非常氣憤並憂慮。逃回燕國之後,秦王當然不放過,而太子丹更不敢輕鬆,到處物色刺殺秦王的人才。眼看著秦王逐漸蠶食六國土地,秦軍快要進迫燕國,危急存亡迫在眉捷。而得罪秦王逃出來的秦將樊於期正巧逃到燕國,投靠在太子丹的家裡,太子丹的老師鞠武勸諫太子說為了國家不能收留樊於期,否則將惹禍上身。建議他趕快送樊將軍到匈奴,以打消秦王攻打燕國的藉口。但燕太子丹說:「老師說得沒錯,但樊將軍走頭無路才投靠於我,假如我懾於強秦的兵威,而出賣我落難中的朋友,這樣不仁不義的事,除非我死,否則我辦不到,請老師另外再想辦法吧!」

  於是鞠武為了學生的義舉只好成全,但國家安危不能不顧,便介紹田光這位智勇雙全的人士給太子認識,並共謀國事,田光又介紹勇士荊軻給太子丹,商議要如何去刺殺秦王。荊軻說:「如果現在要採取行動,卻沒有足夠取信於秦王的媒介,秦王絕對不會接見我。現在只有樊將軍可以幫忙,他是秦王以黃金千斤與萬戶侯懸賞抓拿的人,假如我能手持樊將軍的頭,與燕國的地圖來奉獻給秦王,我才有見秦王的機會,也才能報太子之恩。」

  太子丹說:「樊將軍就是窮途末路才投靠於我,我怎好為自己的利益而不顧朋友之間的道義呢?望勇士另想辦法吧!」荊軻一看太子丹不忍心殺害樊於期,但又沒有更好的方法可想,便親自去見樊將軍說:「我聽說秦王殺了父母妻兒,沒收了你的財產,並懸賞千金及萬戶侯來購買你的人頭,不知將軍如何打算?」樊於期仰天長嘆說:「我樊於期一想到此便痛心萬分,不知如何報此深仇!」荊軻說:「現在我倒有一個法子,既可使燕國解除禍患,又可以報將軍之仇,不知將軍意下如何?」樊於期說:「但說無妨。」荊軻便把要去刺秦王的計劃對樊於期敘述一遍,但要樊於期獻出人頭做媒介。樊於期一聽,立刻二話不說,拿起短劍說:「這正是我日夜盼望之事,我願意成全。」說完拔劍自刎。太子丹聞訊,趕到現場,撫屍痛哭。樊於期既然犧牲自己,要成全太子丹的心願,太子丹也只好接受,把樊於期的頭裝進盒子裡,讓荊軻帶去。

【結語】
  彷彿一切都是命中注定。弱小的燕國因刺殺秦王不成,太子丹死,燕王被俘,燕國滅亡,秦王終於一統天下。犧牲了如此多的人才、正義之士及仁君,只為了秦王有一統天下的命,那天下蒼生也未免太苦命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