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倆的對峙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晏嬰與崔杼
朝代:春秋時代
關係:同朝為官

  他們倆同朝為官,一正一邪,一忠一奸,互相對峙多人。崔杼兇狠霸道,弒君犯上,但遇上了忠貞不二,剛正不阿的忠臣晏嬰,卻不敢對他有所措施。顯見邪不勝正之理。晏嬰是春秋齊大夫,知識淵博,記憶力很強,人很節儉,生活清苦,但人品清高、正直,服侍齊靈公、莊公、在景公的時代當宰相,以賢相聞名,也是孔子所尊敬的前輩政治家之一。

  事情發生在春秋時代末期,齊國重臣崔杼在首都臨淄發動大政變,弒殺了國王莊公。莊工雖然是個昏君,但臣弒君的罪名也非同小可,人人畏怕崔杼的惡霸勢力,紛紛投靠崔杼,唯獨晏嬰大夫以短小不到五尺之軀,憑靠一身的正義之胆,隻身前往祭弔,崔杼家的門口警衛森嚴,衛士問他是不是來找死的,他告訴衛士說:「我並不是齊君的寵臣,沒有找死的必要。」「那,您是打算亡命他國?」「我又不曾犯罪,何必逃亡?」晏嬰一進門,看見莊公的屍體,立刻抱屍痛哭,之後,從容離去。崔杼的近臣向崔杼進言道:「這個人膽敢進門祭弔,非等閒之輩,還是趁早殺了他。」崔杼說:「不!那傢伙是個有名望的人,留他一條命好利用吧!」由於這句話,使晏嬰與崔杼在朝廷裡又對峙了一陣時日。

  崔杼弒莊公之後,擁立莊公的異母弟「杵臼」繼任王位,這就是齊景公。景公即位後,任命崔杼為右相,慶封為左相,把國事全委托他兩人。崔杼大權在握,為堵住眾官說它弒君犯上之口,一天,崔杼在齊國的始祖太公望的廟前召集百官,要他們刺血發誓,祭壇前還挖了一個深坑,如有人拒絕發誓效忠於他,打算當場問斬並把屍體丟進坑裡,一埋了事。文武百官一一陸續進來,發誓效忠新政權。輪到晏嬰時,晏嬰走上祭壇前說:「崔子無道,殺了主公,不支持王室而支持崔杼慶封的人,必遭惡運。」口氣剛正,正氣凛然,說得人人直冒冷汗,真怕崔杼立即對他下毒手,誰知崔杼並未如此,只在晏嬰耳旁說:「只要你態度改變,一定重用你,否則立可處死。」晏嬰回答說:「屈服刀劍之下算什麼男子漢?為利所誘而背叛君王算什麼義?君子當如蔓草伸展它的枯葉,中規中矩,不走錯正道。我是不會改變意志的。」

  崔杼一聽,氣得下令殺人,身邊有人制止說:「別殺他,您殺了莊公是因為莊公無道,晏嬰是賢士,殺了他,您不成了無道之人?」崔杼只好放人。晏嬰走下祭壇,登在等在廟口的馬車,馬車夫早已嚇得全身發抖,等不及晏嬰坐好,便揮鞭驅馬,一心想早離開。晏嬰按住馬車夫的手,說:「慢慢來吧!無論怎麼趕,如果注定被殺,還是逃不了呀!」

  晏嬰的義勇正和他的身高成反比,名氣之大,全國人人敬仰。而掌大權的崔杼也不過一年的光景,便死在他的搭檔慶封左相的陷阱裡,最後走投無路,自殺身亡。至於慶封得了實權不久,也捲入權利鬥爭中,失利而亡命吳國。賢士晏嬰終於出頭天了,齊景公任他為宰相,景公在位五十八年,國治民安,全賴宰相晏嬰賢能掌舵,也是齊人之福。

【結語】
  胆敢與惡誓力對抗,義勇不懼,世間能有幾人?他俩對峙多年,崔杼也不敢殺晏嬰滅口,為的是一個「義」字,可見,春秋時代政局雖亂,也還盜亦有道。反觀今日台灣,殺及無辜,只為個人一時心情欠佳,今人愚蠢至極,連個掩人耳目殺人的理由也提不出來,可悲!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