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倆默契多

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漢高祖與陳平
朝代:楚漢相爭
關係:君臣

  漢高祖劉邦與屬下陳平是一對默契很好的君臣,兩人默契很夠,有陳平的睿智,長為劉幫做深謀遠慮的計策,在加上個性沉穩的劉邦,反應也還靈敏,能見機行事,並及時配合,以致處漢相爭幾年間,他們倆一起度過許多難關,突破多次楚軍的重圍,並瓦解項羽的核心軍力,這些計謀都來自陳平。陳平可謂一流的謀士,而且是位長得高大俊美的美男子。

  有一次,楚突擊漢軍,並切斷漢的甬道,在滎陽城把漢軍重重包圍,漢王劉邦想要突圍也困難重重,在苦無對策之下,情願割滎陽以西之地和楚講和,誰知項王不答應。此時,漢王劉邦問陳平對策:「天下如此紛亂,我們要到何時才能天下太平?」陳平說:「可以阻段楚的勢力發展,我們才有得天下的機會,去掉楚王的麾下忠臣,項王必敗,楚王忠臣不外乎亞父、鍾離昧、龍且、周殷等人,大王如果能拿出幾萬斤的金子,用反間計來離間他們君臣,使他們君臣之間產生猜疑,進而互相誅殺……」漢王聽了立即採納陳平意見,拿出黃金四萬斤,交給陳平去辦。這就是有名的「離間楚君臣」。首先,陳平到楚國宣稱:「鍾離昧及項王的將軍們,雖然立了戰功,但項羽終究不肯封王,所以他們要投降漢王了。」項王聽到消息,開始對鍾離昧起了疑心,但也得一番證實,出計的陳平當然是不怕對方來查事實,越查才能越中計。果然項王派使者來漢一探究竟,漢王將計就計的準備太牢(用牛、羊、豬等食品)給使者吃,卻又故意驚訝的說:「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,不料卻是項王的。」說罷,把太牢全拿回去,再搬出比較粗糙的食物來招待。使者回去之後,把詳情報告給項王知道,項王果然對自己有如父親一般敬重的忠臣亞父起了疑心,當時亞父為了項羽的江山主張要把滎陽攻下,不要再拖了,但是項王不信任他,反而不肯攻下,亞父也感覺到項羽對他的不信任,便很生氣的離去。陳平一箭雙雕,使項羽失去兩員大將。

  第二年,淮陰侯攻破齊軍,想自立為王。於是派遣使者報告漢王,漢王聽了非常生氣,正要破口大罵,陳平立即踩了漢王劉邦一腳,示意他不可發怒,劉邦也很聰明,立刻明白陳平踩腳的用意,立刻改口說:「要嘛就當個真王,朕就封韓將軍為齊王吧!」於是派張良去立韓信為齊王。因為當時韓信手中握有龐大軍隊,劉邦不能不暫且做個順水人情。劉邦對陳平的計謀一向言聽計從,最後也採納陳平的意見來個「智擒韓信」,利用天子出巡的機會,把韓信給捉下,不費一槍一彈。陳平獻計,使劉幫輕而易舉除掉心中大患。

  高祖劉邦是一位常常帶兵親征的皇帝,幾次受困不能脫,幸得陳平用奇計得到脫困。也曾被匈奴所困,七天得不到糧草,也是陳平用計使高祖獲得解圍。他也曾智擒齊王韓信,更曾對討伐叛變的韓王信(不是淮陰侯韓信)。也曾以護軍中尉的身份從軍,攻打叛軍陳豨和黥布,此期間,他曾六出奇計,獲得六次高祖的加封,但他的計謀被高祖視為極端機密,沒有流傳下來,後人不得而知。

【結語】
  陳平是一流的軍事策略家。由魏無知的引薦,來到劉邦麾下為劉幫效命,他不但頭腦好,更是一表人才,長得高大俊美。他能在高組開展天下時為高祖脫困,他也能在高祖死後,呂后掌權的時代,使漢室宗廟在顛簸中安定,使自己也免於災難,不愧是一位智謀之士。但他曾說過:「我用的很多陰謀,是道家所忌諱的,我的後代子孫若有個被廢之命,也是我留下的陰謀所造成的災禍。」知因明果,陳平的子孫果然封地被沒收,不肖子孫不少,但這豈是陳平所願呢?

他們倆有仇

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漢高祖與貫高
朝代:漢朝
關係:仇人

  他們倆可算是仇人,因為貫高及趙午等人私下瞞著趙王要謀害漢高祖。他門倆的仇不算深,也不算大,但他們要殺的人竟是皇上,因此付出的代價也就更大了,最後,不但計謀未成,事跡敗露,還連誅三族。貫高為誰殺人呢?為了他的主人趙王熬,而趙王熬又是漢高祖的女婿,漢高祖正是它們要弒殺的對象。

  漢高祖劉邦和呂后生了一子一女,女兒魯元公主嫁給趙王張熬。以前,高祖率軍路遇趙都邯鄲時,身為女婿的趙王早晚親自照料高祖的飲食生活,一切都善盡女婿的禮節,但不講禮教的劉邦,又出言不遜,常口出穢言的罵女婿,行為粗魯得令趙王屬下又極護禮教的老臣貫高等人,看不下去,直想為自己的主人出氣。便勸趙王叛變,可是趙王感於高祖的大恩大德,不敢反叛。勸說無效,貫高等人便準備私下單獨行動,誰知事跡敗露。原來貫高的仇家去向高祖打小報告,使高祖逃過一劫。

  趙國大臣貫高行刺事跡敗露,被連誅三族,行刺之人全部被抓起來關,連趙王也不例外。他們被關起來時想集體自殺,但貫高罵道:「假如你們都死了,誰來為我主人鳴不白之冤?我王沒有罪。」於是大家才打消自殺的念頭,全都被壓送到京都,進行極為嚴密的審判。

  審判過程中,貫高回答審判官說:「謀殺陛下情事,是由我門私下祕謀,我王毫不知情。」即使他們使用殘刑烤打,打得皮肉綻開,體無完膚,他們仍然矢口否任趙王有涉入案情。呂后在旁不解的說:「趙王是魯元公主的丈夫,也是我們的乘龍快婿,他怎麼會謀害次殺岳父呢?」但漢高祖不以為然,直認為女婿有心謀反。便把檢查官(廷尉)叫來說:「找一個與貫高很熟的人去套問看看?」這時,中大夫泄公說:「貫高是我的小同鄉,我對他的為人很清楚,他在趙王身邊一向以正直出名,不致於說謊……」於是高祖命令泄公打著天子的小旗,親自去拜訪貫高。兩人一見面,閒話也不多說,泄公直接問:「趙王熬到底有沒有參與謀反的事?」貫高回答說:「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妻子?如今我已經被判處誅滅三族的重罪,難道我會用我王的身家性命來害死我的至親血肉嗎?我王實在沒有參與這項計劃,是我們私下單獨行動的。」泄公把事情一五一十再向高祖報告一遍,高祖才算赦免趙王無罪開釋,而高祖也佩服貫高的忠君愛國行為,因此派泄工去通知貫高,說高祖已經赦免了趙王,也赦免貫高。貫高一聽,高興的說:「我王真的獲赦了嗎?」「當然。」泄公又說:「陛下嘉許你的護主忠君,所以也赦免你的罪。」然而貫高卻說:「我所以茍全性命至今,就是為了替我王洗刷不白之冤,如今我王既已獲釋,我的責任盡了,死也無憾。何況臣弒軍之罪可也不輕,即使陛下不加罪於我,我又有何顏面茍活呢?」說罷,就舉劍自殺身亡。

【結語】
  貫高這個所謂的忠臣,忠心護主,精神固然可嘉。但瞞著自己的王私下去行刺皇上,以致被誅滅三族,這代價未免太大了吧!貫高等人把自己的父母,妻兒的性命當成了賭注,又未經家人的同意,也未經他主公的同意,就草率行事,而史書上又傳揚他的忠君愛國的名聲,真不知司馬遷的用意何在?

他們倆逮機會

25 7 月, 2007

他們倆小檔案
主角:康熙爺與鰲拜
朝代:清朝
關係:君臣

  他們倆是一對志不同道不合、意見分歧的君臣。康熙皇帝登基時只有八歲,而鰲拜又是康熙的父親福臨王的輔佐大臣之一,福臨王即順治皇帝,登基時只有六歲,朝政大事全權落在四位大臣手上,而鰲拜野心勃勃、專權跋扈,在康熙帝登位之後,仍一手把持朝政,並排除異己,結黨營私,使年輕有為、一心想把朝政弄好,步上富強大國的康熙皇帝在鰲拜的專權下無法一展抱負,最好只好用計智擒鰲拜。

  鰲拜、瓜蘭佐氏,滿州鑲黃旗人,祖父及叔父都是軍功赫赫人士,鰲拜在叔父的推舉下入朝為官,因年輕勇猛,以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屢建戰功,得到清太宗的賞識,此後,食髓知味,鰲拜鎮壓李自成、張獻忠等流賊,成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。

  鰲拜是擁護順治皇帝登基有功的功臣之一,年僅六歲的順治皇帝以索尼、遏必隆、蘇克薩哈及鰲拜四人為顧命大臣,掌管一切朝政,而這四人當中,索尼年老、遏必隆軟弱、蘇克薩哈比較衝動浮淺,只有鰲拜一人野心勃勃,並且個性剛烈,就在順治帝崩,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即位,這四位顧命大臣其中三位又因意見與鰲拜不合,鰲拜使出專橫獨斷行,殘害異己的工夫,先後殘殺人才,在朝中形成了以鰲拜為核心的權力集團。

  康熙帝六年,顧命大臣之一而與鰲拜意見常常不合,但也有姻親關係的蘇克薩哈,見到鰲拜的一意孤行,又廣植黨羽,對未來的朝政憂心忡忡,想中斷鰲拜的攬權,便利用「皇上躬親大政」的大機會,向康熙皇帝表示辭去輔政大臣的職務,且表示要歸政於皇上,但這個意見正觸怒了一心想要獨攬大權的鰲拜,因為鰲拜並不想還政給皇上,於是他便編造了二十四大罪狀,反撲攻擊陷害蘇克薩哈,此一事件使康熙皇帝更看清了鰲拜專權獨行的真面目,但又一時拿他沒辦法,因為十幾年下來,朝中大臣全是鰲拜的心腹及黨羽,他們全是一丘之貉。逐漸長大的康熙皇帝個性沉著穩重,好壞是非,一目了然,深知為國家社稷前途計,不剷除鰲拜不行,但也不敢輕舉妄動。

  有一天,外國師傅進貢一項表演,使年輕的康熙皇帝十分喜愛,那就是「布庫」(即摔跤)。只見壯士兩人一組進行肉搏戰,不用武器,僅憑武力。康熙皇帝從侍衛中挑選身強力壯的年輕人,以練習布庫為名義,組織一支能為皇上效忠的少年武士親信衛隊,每日在宮內滾打練習,康熙皇帝也加入武打。這種扭打玩意,看在鰲拜老臣的眼裡是小孩子的玩意兒,不加戒備。有一天,事先已先佈署了布庫侍埋伏在側,等鰲拜入內後,康熙一聲令下,武士們突然衝出來擒拿住鰲拜不放,並將他制服,送入大牢待審。以三十條大罪,罪無可赦,朝廷大臣議決應予以革職立斬。康熙帝考慮到鰲拜是顧命大臣,且有戰功又為朝廷戮力多年,不忍加誅。最後鰲拜死在獄中。從此鰲拜集團徹底消滅。

  康熙皇帝剷除了鰲拜之後,果然能一展抱負,開始推動他的治國政策,加強中央集權,大力推進封建化,平定三藩之亂,消滅割據勢力,統一台灣,並完成各項政治制度,努力生產。逐步邁向大清帝國統一盛世的理想。

【結語】
  康熙帝的大有為,憑一己之力用計成功的擒拿了權臣鰲拜,使大清帝國興盛了幾百年。康熙皇帝假如不是這麼沉著能幹,而任奸臣鰲拜弄權敗國,最後歷史不知走成怎樣?